• 首页/
  • 资讯/雷军造车三年始末,土办法也能打造出经典车(二)
雷军造车三年始末,土办法也能打造出经典车(二)

2024年08月21日 迅智爱车 阅读(5701)

雷军造车三年始末:小米上“牌桌”,雷军取“真经”(二)

05土办法也能打造出经典车

书接上文。

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是摆在雷军面前的新问题。

市场调研是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小米的造车团队曾找来一大堆调研报告开始学习、整理。并且还准备找专业的调研公司,整理出一份专业的调研报告。

但是雷军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一百份报告也替代不了和一个真实用户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于是,雷军找了300名工程师面谈。后来,他又到地下停车库观察,什么样的车最多。

实话说,这个办法并不科学,并且很土,甚至土得有些掉渣。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最直接。

就是这个土的掉渣但很直接的调研方式,却让雷军了解到了真实的市场情况——“高车容易低车难”,SUV容易干,轿车难干,很多车企都先做SUV。

确实,在市场份额上,SUV和轿车几乎呈现出平分秋色的局面;国产品牌SUV的销量早已明显优于合资品牌;接连打造出经典车型哈弗H6、坦克300、魏牌蓝山的长城汽车就是凭借SUV车型起家。

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小米汽车的开山之作,一定是一辆SUV。但是,雷军却选择不走平常路,他要从最难的轿车干起。

站在现在的视角看,雷军的选择,对了。

06以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打造核心技术

现在的中国是不折不扣的制造大国,但是在此之前确是“组装大国”。甚至,有些老外认公开诋毁说,中国的制造业都是Copy过来的。

没办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制造业都是以加工和装配为主,背后拼的是低价劳动力、销售和管控,而不是核心技术,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例如设计、研发等都不在国内。

想要成为真正的制造大国,甚至想成为智造大国,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好在,在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已经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蜕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汽车要在“强敌环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核心技术是不可回避,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技术发布会,雷军在台上正式公布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技术。不得不说,这是雷军宣布造车以来最引以为傲的时刻,但是为了这一刻,雷军和他的团队在深耕技术的过程中历经重重磨难。

在2021年项目刚开始时,小米汽车同时启动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但在大半年之后,小米汽车召开的第一次正式项目评审会上,他们内部的分歧却大得离谱,几乎要重头开始。

完全重头开始是不可能的,谁也不愿意眼看着自己辛苦大半年的成果付诸东流。2022年春节刚过,雷军召集核心团队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商量如何解决问题。本来计划很快就能结束的临时会议,却开了足足21天。

从早吵到晚,从天亮吵到天黑,是那21天每天都要经过的“流程”,为的是小米汽车能够不走弯路、少走弯路。21天后,与会人员达成一致,认为小米汽车要尊重行业规律:先守正,再出奇,不要盲目追求颠覆。作为这次争吵的意外之喜,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

“好事多磨”这句成语用在小米汽车身上再适合不过了,好不容易在发展目标上达成一致,上海突如其来的疫情却爆发了。从现在看,2022年刚刚过去2年,谁也不会忘记那年我们经历了什么,上海经历了什么。(此处省略3000字)

为了克服难题,深处上海的小米汽车工程师只能把办公室搬到家里,在家里搭建起研发设备。谁也想不到,小米超级电机的控制软件居然是在一位小米工程师的家中运转起来的。

同事之间相隔很近,却又形同万里。除了在家中研发之外,一切的会议只能在线上召开,甚至庆功会的酒杯,是隔着屏幕碰撞的。

雷军说,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帮助小米汽车克服重重困难。

07为了小米汽车,雷军要成为中国最会开车的老板

其实,在刚刚开始决定造车时,雷军就无情的“抛弃”了专职司机,亲自驾驶车辆。甚至为了了解更多的产品特性,雷军把朋友的车试了个遍,并且还跑到4S店试驾。大墨镜、遮阳帽是那时雷军出门试车的必要装备。

雷军不仅试车,还会对车主提出问题。例如,车辆好在哪?为什么买这辆车?想换什么车?雷军化身专业记者,为的是能够了解用户需求。

3年来,雷军共试驾了170多辆车,整理出20万字的试驾笔记和资料。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奇怪,总想着一边吃着碗里的,一边还要顾着锅里的。

雷军开始不满足在日常环境中试驾车辆,他要考赛照。他认为,法拉利、保时捷、丰田等这些车企的老板都是很出色的赛车手,并且听说国内车企的老板驾车技术也不错。雷军下定决心,自己要成为国内开车技术最好的老板。

炎热酷暑的夏天,大部分人都希望待在空调房里不出来。雷军却身穿赛车服,戴上头盔,坐在舒适性极差的运动座椅上,勒紧六向安全带,出现在赛车场上,一圈又一圈驾驶赛车。大汗淋漓成为了夏日中,雷军的家常便饭。

驾驶赛车是刺激又危险的,冲出赛道很正常。不过,那时的雷军应该是快乐的,一大把年龄且身处高位的他,居然还有机会享受到如此紧张的运动,实在难得。而借助赛车,雷军对汽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切,都要拜小米的造车计划所赐。

如愿以偿,最终雷军拿到了赛驾,而在雷军的感染下,小米的管理团队和工程师团队,已经有100多位小米汽车团队成员拿到了赛车驾照。

小米汽车团队成员对车辆的了解逐步加深,也奠定了日后小米SU7在用户思维上的独到见解。

08冬测与夏测,雷军大显身手

雷军亲自驾车,并且考取赛照,为的是了解汽车,进而让小米汽车的发展更顺利。

因此,冬测和夏测怎能少了雷军的身影。

2022年年底,小米汽车的工程车如期进入冬测环节。冬天的黑河异常寒冷,气温一度低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米汽车迎来了第一次大考。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要经历冬测?

因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其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很低,动力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电池充放电速率加快,电解液的活性下降,‌电解质的粘度增加,‌进而导致续航力大幅下降,‌充电速度变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实际使用体验和用户的满意度。‌因此,‌通过冬季性能测试,‌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车辆在寒冷环境下的真实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购车参考。

此外,‌冬季测试还能揭示车辆在低温条件下的其他潜在问题,‌如隐藏式门把手在极寒天气下可能被冻住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北方地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燃油车的原因之一。‌尽管燃油车在极寒环境下的油耗会增加,‌但其稳定性和加油的便利性使其成为相对稳妥的选择。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冬测不仅是为了评估车辆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还包括对车辆整体性能的全面检验,‌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从结果来看,小米工程车完全经受住了冬测的考验,而雷军本人也成为了行业内鲜有的亲自参与冬测的老板。

寒来暑往,转眼间,到了2023年8月初,雷军再次来到小米工程车的测试现场,只是这一次是夏测的现场——吐鲁番。

数据显示,吐鲁番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可达五十摄氏度,地表温度可达七十摄氏度。极限高温,也让吐鲁番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天然的测试场地。火焰山脚下,空旷的戈壁滩旁,经常会看到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整装待发进行续航测试。

夏测的意义在于,高温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充电系统会产生一定影响。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依赖电力驱动,高温可能导致电池包吸收过多热辐射。如果新能源汽车长期处于暴晒或者电池长时间处于过热状态,散热不好的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异常情况。

此外,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全景天窗设计,在长时间阳光直射下会导致车内温度急剧升高,进而影响车内空气质量。

同样,从结果看,小米经受住了考验。而对于雷军本人而言,他“苦中作乐”的性格也感染到了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雷军曾回忆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吐鲁番西瓜,又大又甜,确实好吃,而且特别便宜,0.5元/公斤,简直不可思议。

除了冬测和夏测这种极端气候的考验,新车在上市前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实车路面测试。据悉,小米SU7在上市前,路测总里程达到了540万公里。

而参与路试的人员既包括了雷军本人,也包括了小米汽车所有的高管团队。如果高管都不敢开,凭什么让用户信赖。

雷军回忆,“小米的高管团队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了10万公里。自己开了10多次,累计超过了5000公里。其中最长的一次,是今年1月份,从北京到上海,1276公里,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自己一个人开,前后开了15个小时!”

小米汽车高管团队集体参与路测,最紧张的莫过于公关团队。如果发生剐蹭,一定会引起巨大的舆论危机。

而完成路试的小米SU7,则让雷军信心百倍。接下来,雷军将迎来造车以来的最重要时刻。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最新发布
  • 热文排行